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中嗆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痘中嗆逆
痘中嗆逆,又稱「痘嗆」,為中醫兒科痘疹病程中出現的併發症之一,首見於《證治準繩·幼科》。此症以痘疹發作期間,患兒出現氣逆嗆咳、呼吸不暢為主要表現,多因邪毒內蘊、肺胃氣機失調所致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痘疹(如天花、水痘等)乃外感時行疫毒,內蘊於肺脾,發於肌表而成。若毒邪熾盛,上攻肺絡,或熱毒壅滯於胃,胃氣上逆,皆可導致氣機升降失常,引發嗆逆。此外,小兒臟腑嬌嫩,肺胃功能未充,若痘毒鬱而化火,灼傷肺津,亦可見痰熱阻肺之咳嗆。
臨床表現
患兒於出痘期間,突發頻繁嗆咳,聲急氣促,甚則咳時面赤、嘔吐痰涎,或伴見咽喉不利、胸膈滿悶等症。若熱毒深重,嗆逆可能加重痘毒內陷,導致痘瘡透發不暢,色黯紫滯。
辨證分型
- 肺熱壅盛型:嗆咳痰黃,呼吸粗促,痘疹色紅焮熱,舌紅苔黃。
- 胃氣上逆型:嗆逆伴嘔吐,脘腹脹滿,痘疹周圍水腫明顯,苔白厚膩。
- 痰熱互結型:咳嗆痰黏難咯,胸悶氣促,痘色紫滯,舌紅苔黃膩。
治法方藥
- 清肺降逆:適用於肺熱壅盛者,方選《麻杏石甘湯》加減,佐以枇杷葉、桑白皮等肅肺之品。
- 和胃止嗆:胃氣上逆者,宜《橘皮竹茹湯》合《旋覆代赭湯》,調和胃氣,降逆化痰。
- 化痰通絡:痰熱阻滯者,可用《黃連溫膽湯》配合瓜蔞、浙貝母,清熱滌痰以暢氣機。
古籍參考
《證治準繩》指出,痘中嗆逆需辨明寒熱虛實,若屬「毒火衝肺」者,急宜清解;若因「胃虛氣逆」,則當培土生金。此症預後與痘毒透發程度密切相關,治療時需兼顧透痘解毒,避免一味鎮咳而閉門留寇。
痘中嗆逆為痘疹重症之一,反映邪正相爭劇烈,臨床須細察病機,結合整體痘情辨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