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安畢業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安期生:秦代方士與醫藥大家考略

生平背景
安期生,又稱安期先生,戰國末年至秦代著名方士,瑯琊(今山東省東南部)人。其人精通神仙導引之術,兼通醫藥知識,常於東海沿岸販藥行醫,民間傳說其製藥以「蓬萊仙草」為引,善用東海沿岸特有之靈芝、海藻等藥材,尤以養生丹方聞名。據《史記·封禪書》載,秦始皇東巡時曾與安期生長談三日,深服其學,後遣徐福等方士入海尋訪,或與安期生所述海外仙山傳說相關。

醫藥思想與技術特色

  1. 神仙方術與醫理融合
    安期生之學承襲先秦方仙道傳統,將道家養生理論與醫藥實踐結合,強調「形神共調」。其醫術可能涉及:

    • 服食療法:以金石藥材(如丹砂、雲母)配合草木藥(如茯苓、地黃)煉製丹丸,注重補益先天元氣。
    • 導引吐納:結合《黃帝內經》「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」之說,創編導引術以宣通經絡。
  2. 地域藥學貢獻
    作為東海藥商,安期生擅用海濱藥材,如:

    • 海藻:用於癭瘤(甲狀腺腫),與《神農本草經》「主癭瘤氣」記載相呼應。
    • 龍骨(化石):鎮驚安神,後世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中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即沿用此理。
  3. 經脈學說之雛形
    秦漢之際為經絡理論成形期,安期生或參與早期脈學實踐。其販藥行醫時可能運用「砭石」外治法,與馬王堆帛書《脈法》所載「用砭啟脈」的技術相類。

歷史評價與影響
安期生被後世道教奉為「北極真人」,其形象見於葛洪《神仙傳》。宋代《太平御覽》引《列仙傳》稱其「煮棗為食,形如瓜大」,反映道家食療觀念。雖史料殘缺,然其結合仙道與醫術的實踐,實為漢晉金丹醫學與養生學之先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