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艾卷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艾卷灸又稱艾條灸,是一種中醫灸療方法。它把艾絨捻成圓柱形,外包以紗布後點燃,然後懸掛於病人體表特定穴位上。這樣可以讓艾煙燻灼穴位,達到治療的效果。艾卷灸有很多功效,包括溫經散寒、通絡止痛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散結等。它適用於風寒濕痹、腰腿疼痛、痛經、腹痛、跌打損傷等症。

艾卷灸的操作方法如下:

  1. 選擇合適的艾卷:艾卷的大小應根據患者的體型和穴位的大小而定。一般來說,成人使用的艾卷直徑約為0.5-1釐米,長度約為5-10釐米。

  2. 點燃艾卷:將艾卷點燃後,用力吹滅火苗,使其呈紅色,並散發出艾煙。

  3. 懸掛艾卷:將艾卷懸掛於病人體表特定穴位上,使艾煙燻灼穴位。懸掛艾卷時,要注意保持艾卷與皮膚的距離,以免燙傷皮膚。

  4. 燻灸時間:艾卷灸的燻灸時間一般為5-10分鐘。燻灸時間過長,會使皮膚出現紅腫、水泡等不良反應。

艾卷灸的臨床應用如下:

  1. 風寒濕痹:艾卷灸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關節疼痛、麻木、腫脹等症。常用穴位有大椎、風池、肩井、曲池、陽陵泉、太沖等。

  2. 腰腿疼痛:艾卷灸可用於治療腰腿疼痛、坐骨神經痛等症。常用穴位有腰陽關、委中、承山、崑崙、足三里等。

  3. 痛經:艾卷灸可用於治療痛經、月經不調等症。常用穴位有關元、氣海、足三里、三陰交等。

  4. 腹痛:艾卷灸可用於治療腹痛、胃痛、腸炎等症。常用穴位有中脘、足三里、天樞、大腸俞等。

  5. 跌打損傷:艾卷灸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、瘀血等症。常用穴位有外傷穴、十宣穴等。

艾卷灸需要注意以下事項:

  1. 不適合在患者有發熱、出汗、腹瀉等症狀時使用,因為艾卷灸具有溫熱性質。

  2. 不適合孕婦、小兒、體弱者等人羣使用。

  3. 燻灸時間一般為5-10分鐘,過長會導致皮膚紅腫、水泡等不良反應。

  4. 使用艾卷灸時,要注意保持艾卷與皮膚的距離,以避免燙傷皮膚。

  5. 燻灸結束後,要清潔局部皮膚,避免感染。

艾卷灸是一種簡便易行且療效良好的灸療方法。但在使用時,一定要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,以免發生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