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名、字、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名、字、甫」考釋及其在中醫典籍中的應用

「名、字、甫」之基本考釋

在中華傳統文化體系中,人物稱謂制度嚴謹而有系統,尤其見於中醫古籍典籍。「名」者,為出生時所命之正名,亦稱本名;「字」乃成年後所取,與名相表裏,故又稱表字。如東漢醫聖張機,其名為「機」,字「仲景」;元代名醫朱震亨,其名「震亨」,字「彥修」。

考「甫」字之用法,實為「字」之雅稱,源於《儀禮》「男子之美稱也」。明清醫家常於姓名後綴「某某甫」,以示其字。如明代醫家張介賓,自署「張介賓·會卿甫」,即表明其字為「會卿」;清代醫家周學海署「周學海·澂之甫」,即字「澂之」之意。

歷代著名中醫名家名、字對照

漢晉時期

  • 張機(仲景):《傷寒雜病論》作者,名機字仲景。仲者,次也;景者,大也,寓繼承發揚醫道之意。
  • 華佗(元化):東漢外科鼻祖,名佗字元化。元者,始也;化者,變也,暗合其創新外科手術之精神。

唐宋金元時期

  • 孫思邈:唐代藥王,名思邈,字不詳,後世多尊稱其號「真人」。
  • 朱震亨(彥修):金元四大家之一,名震亨字彥修。彥,美士也;修,治也,反映其完善醫學理論之志向。

明清時期

  • 李時珍(東璧):《本草綱目》作者,名時珍字東璧。東璧乃星宿名,與其系統整理藥物之浩大工程相呼應。
  • 葉桂(天士):溫病學派代表,名桂字天士,號香岩。天士之稱,暗合其洞悉天地人三才醫理之造詣。

醫籍中的名、字使用慣例

中醫古籍署名,常有嚴謹體例。早期醫著如《黃帝內經》托名黃帝,乃尊古之風;漢晉以降,醫家多署本名,如張機著《傷寒論》,封面當題「長沙張機」;至明清,文人醫者漸增,著作題署則常見「某某甫」格式。

明代醫家張介賓《景岳全書》自序署「山陰張介賓會卿甫撰」,清·吳瑭《溫病條辨》序言署「淮陰吳瑭鞠通甫」,皆典型範例。此種署名法,既示謙遜,又顯學養,反映醫家重視禮制的傳統。

名與字在中醫學傳承中的意義

中醫教育自古重視師承,弟子稱師多稱字而不呼名,以示尊敬。如張元素弟子李杲(字明之),人稱「東垣先生」;葉桂弟子多尊稱其「天士先生」。這種稱謂禮儀,體現中醫「尊師重道」的傳統精神。

歷代醫案紀錄中,對患者亦常以字相稱,如《臨證指南醫案》中病患多記為「某姓某某甫」,此種書寫方式除保護病患隱私外,亦含醫者仁心之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