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背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背傴,又稱背傴僂或大僂,是指脊椎向前彎曲的一種疾病。主要症狀包括背部彎曲,脊椎突出,患者通常會感到背部疼痛、腰部僵硬,甚至無法正常走路。

背傴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• 虛受風:肝主筋,肝氣充足則筋骨強健。如果肝氣不足,筋骨失養,容易受風邪的侵襲,導致背傴。
  • 脈虛:督脈是人體的陽經之首,主督一身陽氣。督脈虛則陽氣不足,筋骨失養,亦易導致背傴。
  • 髓不充:精髓是人體的根本,精足則髓充,髓充則筋健。精髓不足,筋骨失養,亦易導致背傴。
  • 濕邪:中濕邪侵襲人體,會導致筋脈濡潤不足,也易導致背傴。

中醫治療背傴主要根據具體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。常用的中醫治療方法有:

  • 補益肝腎:若病因為肝虛受風,則需補益肝腎,增強肝氣、充盈筋骨。常用的中藥有杜仲、續斷、補骨脂、菟絲子等。
  • 補益督脈:若病因為督脈虛,則需補益督脈,溫煦陽氣、強健筋骨。常用的中藥有附子、肉桂、巴戟天、杜仲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