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黑睛破損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黑睛破損

中醫所述之「黑睛破損」,乃指眼部黑睛部分因內因外傷所致之潰破損傷,屬眼科急重病症。黑睛為五輪學說中「風輪」所主,對應臟腑為肝膽,其質地清透脆弱,若受邪侵或外力所傷,易致形損氣泄,甚則影響神光發越,釀成盲瞽之患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外傷所犯:如銳物刺傷、撞擊、火星灼燙等,直接損及黑睛脈絡,致氣血瘀滯,化腐成潰。
  2. 內因致病:肝膽火熾或濕熱上攻,火毒燔灼風輪;或陰虛火炎,津虧不能濡養黑睛,久而形成翳障潰陷。另有風熱毒邪外襲,與內邪相搏,蝕損睛珠。
  3. 病後餘邪:如椒瘡(沙眼)、聚星障(病毒性角膜炎)等遷延不癒,邪毒深伏,耗傷氣陰,終致黑睛破損。

證候表現

黑睛表面可見翳障糜爛,或見穿孔,伴有抱輪紅赤(角膜周圍充血)、畏光流淚、視物模糊。若兼肝經實火,可見頭痛目脹、口苦咽乾;陰虛者則見眼內乾澀、潮熱盜汗。若睛體破損嚴重,可致黃仁(虹膜)脫出,甚則神膏(玻璃體)外溢,目珠萎軟塌陷。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法以「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」為綱:

  • 外治:首重護睛防邪,古代用桑皮紙或蛋膜貼敷穩固創口,今可結合現代醫學處理。
  • 內治
    • 肝膽火熾:瀉肝清熱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,配合羚羊角、黃芩等直折火勢。
    • 濕熱蘊結:化濕清熱,選方三仁湯合甘露消毒丹,佐以車前子、茯苓等滲濕明目。
    • 陰虛火旺:滋陰降火,方選知柏地黃丸,佐以密蒙花、穀精草退翳明目。

古籍論述

《銀海精微》提及:「黑睛破損,皆因火毒蝕風輪,或外傷觸犯,急宜瀉肝解毒,遲則神水外泄,終成痼疾。」強調肝經與黑睛之關聯,及早期清解之要。此外,《目經大成》亦載:「風輪有損,瞳神莫蔽」,指出黑睛損傷易累及瞳神,需防傳變。

此症預後與損傷程度、救治時機密切相關,傳統中醫結合針刺(如取攢竹、太陽等穴泄熱)與藥物內外並治,可助通絡復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