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翳包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白翳包睛,中醫名詞,又稱白睛內障。是「赤膜下垂」(垂帘障)證的進一步惡化。其症狀為血脈貫佈,遮滿黑睛(角膜和虹膜部分),不能視物。常伴有頭痛,便秘,目痛等症狀,有時可致失明。

白翳包睛的病因,主要由於肝腎陰虛,精血不足,或肝火上炎,灼傷肝陰,或肝風內動,擾亂清明,或痰熱上擾,蒙蔽清竅所致。

白翳包睛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視力下降,甚至失明。
  2. 眼球充血,眼白混濁,有白色分泌物。
  3. 頭痛、頭暈、耳鳴、耳聾。
  4. 便秘、尿黃、舌紅苔少。
  5. 脈弦細數。

白翳包睛的治療,以滋陰清熱、養肝明目為主。可用以下中藥方劑治療:

  • 六味地黃丸: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澤瀉、茯苓、丹皮。
  • 杞菊地黃丸:枸杞子、菊花、熟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澤瀉、茯苓、丹皮。
  • 明目地黃丸:熟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澤瀉、茯苓、丹皮、石決明、珍珠母、白蒺藜、青葙子。

白翳包睛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疲勞。
  2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3. 注意飲食營養,多吃新鮮蔬果。
  4. 定期進行眼部檢查,早發現早治療。

白翳包睛是一種嚴重的眼部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失明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重視眼部健康,定期進行眼部檢查,一旦發現異常,要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