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灌瞳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血灌瞳神
血灌瞳神為中醫眼科病症之一,指血液溢入風輪(黑睛)及瞳神(瞳孔)部位,致使瞳神呈現紅色,屬眼科急症。此病多因外傷或內熱損傷眼絡,血溢絡外所致,若遷延不治,可致視力嚴重受損。
病因病機
- 外傷損絡:眼部受外力撞擊或銳物刺傷,損及眼內血絡,血液不循常道而外溢,積聚於瞳神及風輪。
- 內熱迫血:肝經鬱熱、心火亢盛,或陰虛火旺,熱邪灼傷眼絡,迫血妄行,導致血溢目內。
- 氣滯血瘀:氣機不暢,血行受阻,瘀血內停,阻滯目絡,久而血溢脈外,發為本病。
臨床表現
外觀可見瞳神區域呈現鮮紅或暗紅色,甚者全瞳皆赤,伴隨視物模糊、眼脹疼痛等症。若血瘀日久,可化熱釀膿,加重病情。
辨證分型
- 外傷血瘀型:瞳神血色鮮紅,眼瞼青紫腫脹,多有明確外傷史。
- 肝火上炎型:瞳神紅赤,兼見頭痛目澀、口苦咽乾、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- 陰虛血熱型:瞳神暗紅,視物昏矇,伴見五心煩熱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治療原則
以「涼血止血、活血化瘀」為主,依證型配伍清肝瀉火或滋陰降火之法。外傷者需先祛瘀,後調氣血;內熱者當清熱涼血,兼顧疏肝養陰。
此病關鍵在於早期診治,若失治誤治,血瘀化熱可致眼內變證叢生,終成頑疾。歷代醫家強調「血溢宜止,血瘀宜化」,臨床用藥需據病機靈活變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