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冰瑕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冰瑕障

冰瑕障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,屬黑睛疾患的後遺範疇,多繼發於凝脂翳(化膿性角膜炎)後期。當凝脂翳經早期適當治療,熱毒得清、瘀腐漸去,黑睛混濁可逐步吸收,殘留薄而透明的瘢痕翳障,其狀如冰面微瑕,故稱「冰瑕障」。此證翳膜菲薄光滑,邊緣清晰,對瞳神遮蔽較輕,患者多僅覺視物稍有模糊,或於強光下略感不適,然日常視覺功能多無大礙。

病因病機

本病源於凝脂翳邪毒未盡,或正氣虧虛,致黑睛修復不全。其病機關鍵在於:

  1. 餘毒蘊結:凝脂翳熱毒雖退,然少餘邪潛伏角膜層間,阻滯氣血,使新生的透明角膜組織生成不足;
  2. 陰津耗傷:肝腎陰虛或肺陰不足,難以濡養黑睛,瘢痕化後難以徹底消融;
  3. 氣滯血瘀:病後局部氣血運行不暢,殘留混濁與正常組織交雜,形成冰瑕樣結構。

證候特點

  • 望診:黑睛表面見點狀、條狀或片狀薄翳,邊界清晰,透明度較高,類似冰層透光下的細微瑕疵;
  • 自覺症狀:多無明顯畏光流淚,或僅在目力勞倦後輕度乾澀,視力影響取決於翳障位置,若未遮蓋瞳神則視物尚清;
  • 兼症:或伴舌紅少津、脈細數(陰虛之象),或見舌暗有瘀斑(瘀血未化)。

中醫辨治思路

  1. 養陰退翳法:適用於陰津虧耗者,方選《審視瑤函》滋陰退翳湯(生地、麥冬、當歸、谷精草等),佐以木賊、蟬蛻輕清透翳;
  2. 活血消瘀法:針對氣滯血瘀證,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,配伍丹參、紅花以促進黑睛微循環;
  3. 局部療法:傳統外用瓊玉膏八寶眼藥點眼,借助珍珠、琥珀等藥物磨翳退障。

冰瑕障在中醫古籍中歸屬「宿翳」範疇,其形成與正邪交爭後的病理殘留密切相關。治療上注重「輕清透發」與「滋養肝腎」並行,以期減薄翳障、改善視物昏朦。由於其病變較表淺,古稱「薄翳浮瑕」,與厚重的「雲翳」「斑脂翳」有明顯區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