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眠弦赤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眠弦赤爛
眠弦赤爛,又稱「風弦赤爛」,為中醫眼科常見病證之一,屬外障眼病範疇。本病以瞼緣紅赤、潰爛、癢痛為主要特徵,嚴重者可致睫毛脫落、瞼弦變形,相當於西醫學之瞼緣炎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本病的發生多與脾胃功能失調及外感風邪有關,其病機主要如下:
- 脾胃濕熱:飲食不節,過食辛辣厚味,或脾胃素虛,運化失職,濕熱內生,循經上燻胞瞼,致使瞼緣赤爛。
- 外感風邪:風為陽邪,其性輕揚開泄,易襲人體上部。風邪客於瞼緣,與濕熱相搏,發為赤爛。
- 血虛風燥:病程日久,濕熱久蘊,耗傷陰血,或素體陰血不足,致瞼緣失於濡養,風燥生癢,甚則瞼弦變形。
臨床表現
本病常見於雙眼,亦可單發,主要表現為:
- 瞼緣紅赤:瞼邊緣充血,色紅,甚者腫脹。
- 潰爛滲液:瞼緣皮膚糜爛,或見黃色痂皮,時有黏液滲出。
- 癢痛不適:自覺瞼緣瘙癢灼痛,揉擦後加重。
- 睫毛脫落:病久者睫毛稀疏脫落,甚則睫毛亂生,倒睫刺睛。
- 瞼弦變形:重症者可因長期潰爛結痂,致瞼緣變厚、變形。
辨證分型
根據中醫理論,本病可分以下證型:
-
風熱濕盛證:
- 主要表現:瞼緣紅赤癢痛,痂皮較少,或有輕度腫脹。
- 舌脈:舌紅、苔薄黃或膩,脈浮數或滑。
-
脾胃濕熱證:
- 主要表現:瞼緣赤爛較甚,糜爛滲液,痂皮厚濁,口黏口苦。
- 舌脈:舌紅、苔黃膩,脈滑數。
-
血虛風燥證:
- 主要表現:病程日久,瞼緣乾燥、脫屑,癢甚,睫毛脫落稀疏。
- 舌脈:舌淡、少苔,脈細。
治法原則
中醫治療眠弦赤爛,以祛風清熱、健脾除濕、養血潤燥為主,隨證施治:
- 風熱濕盛證:宜疏風清熱除濕,常選荊防敗毒散加減。
- 脾胃濕熱證:宜清熱化濕和胃,方用除濕湯或三仁湯加減。
- 血虛風燥證:宜養血潤燥祛風,可選四物湯合防風通聖散加減。
此外,中醫外治法亦具特色,如以疏風清熱、解毒止癢之藥汁(如黃柏、苦參、菊花等煎液)熏洗患處,或塗敷清熱解毒膏劑(如黃連膏),以助緩解症狀。
眠弦赤爛雖屬外障眼病,然其病因複雜,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,臨證須辨明虛實寒熱,方能對證施治,獲效良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