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鼻鼽,又稱鼻流清涕,是由於肺氣虛虧、衛氣失固,感受寒邪所致的病症。其表現為經常鼻流清涕,容易打噴嚏,類似過敏性鼻炎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中記載:「鼻鼽者,鼻中流清涕也。其因有二:一者,肺氣虛,衛氣失固,寒邪乘虛而入,故鼻中流清涕也。二者,風寒之邪,客於鼻中,則鼻中流清涕也。」

《醫學入門》中記載:「鼻鼽者,鼻中流清涕也。其因有二:一者,肺氣虛,衛氣失固,寒邪乘虛而入,故鼻中流清涕也。二者,風寒之邪,客於鼻中,則鼻中流清涕也。其治法,宜溫肺散寒,宣通鼻竅。方用麻黃加減。」

《中醫學大辭典》中記載:「鼻鼽,又稱鼻流清涕。為肺氣虛虧,衛氣失固,感受寒邪所致。症見鼻流清涕,易於打噴嚏,鼻塞不通,頭痛,身倦,舌淡苔薄,脈浮虛。治宜溫肺散寒,宣通鼻竅。方用麻黃湯加減。」

鼻鼽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溫肺散寒、宣通鼻竅為主。常用方劑有麻黃湯、桂枝湯、辛夷清肺湯等。

在日常生活中,預防鼻鼽可以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3.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勤通風換氣。
  5. 一旦出現鼻鼽,要及時就醫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