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癤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鼻癤,中醫皮膚科疾病名。又稱鼻癰。多因肺經壅熱,或肺經熱毒壅結所致。多發於鼻翼、鼻孔、鼻尖等處。初起為紅腫熱痛,逐漸形成小癤腫,頂部出現膿頭,破潰後流出膿液,疼痛減輕。若癤腫較大,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症狀。
鼻癤的病因病機
鼻癤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1.肺經蘊熱:肺主皮毛,肺經與鼻相表里,肺經熱盛,可導致鼻部發炎、腫痛。 2.肺經熱毒壅結:肺經熱盛,可化生毒邪,毒邪壅結於鼻部,可導致鼻癤的發生。 3.外感風熱:外感風熱,可導致肺經蘊熱,進而引起鼻癤。
鼻癤的臨床表現
鼻癤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1.局部症狀:鼻癤多發生於鼻翼、鼻孔、鼻尖等處,初起為紅腫熱痛,逐漸形成小癤腫,頂部出現膿頭,破潰後流出膿液,疼痛減輕。 2.全身症狀: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症狀。
鼻癤的診斷
鼻癤的診斷主要根據以下幾點:
1.臨床表現:鼻癤多發生於鼻翼、鼻孔、鼻尖等處,初起為紅腫熱痛,逐漸形成小癤腫,頂部出現膿頭,破潰後流出膿液,疼痛減輕。 2.其他輔助檢查: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其他輔助檢查,如血常規、血沉、C-反應蛋白等,來確診鼻癤。
鼻癤的治療
鼻癤的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可選用以下中藥治療:
1.金銀花:清熱解毒,消腫排膿。 2.連翹: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。 3.蒲公英: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。 4.黃連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。 5.黃芩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。 6.大黃:瀉火通便,涼血解毒。 7.甘草:緩急和中,調和諸藥。
鼻癤的預防
鼻癤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:
1.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。 2.保持鼻腔清潔,避免鼻腔乾燥。 3.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 4.避免外感風熱。
鼻癤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,多發於鼻翼、鼻孔、鼻尖等處。鼻癤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可選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甘草等中藥治療。鼻癤的預防主要包括注意個人衛生、保持鼻腔清潔、增強體質、避免外感風熱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