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小夾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小夾板

小夾板為中醫正骨療法常用之固定工具,主要用於四肢骨折之固定與制動。其製作材料多選用柳木、杉木或膠合板等具有適度韌性與彈性之木材,依患者肢體長短及形態裁製成長方形薄板,講究「因形施制」,以貼合患處生理曲度。

在傳統中醫理論中,小夾板之運用體現「動靜結合」的治療原則。其固定原理不僅在於機械性支撐,更透過巧妙擺佈夾板與壓墊,營造「三點受力」之槓桿效應,既能維持斷端穩定,又可藉由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內在動力,促進骨折端微動以利骨痂形成。此與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所述「制之以動,靜之以聯」的整復理念相呼應。

臨床應用時,常配合中藥外敷以活血化瘀。夾板表層多保留木材天然紋理孔隙,使藥氣可透板而達患處,暗合「外固內透」之效。其輕薄特性相較石膏更利觀察患處血運,且便於適時調整縛帶鬆緊,符合「循序漸進」的復位調護思想。

在現代中醫骨傷科體系中,小夾板仍為治療閉合性骨折的首選固定器具。其材質特性兼具剛柔之濟,既能有效限制不利活動,又不會完全制關節功能,有利於後期功能恢復,充分展現中醫「筋骨並重」的整體治療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