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竹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竹簾係中醫古法正骨工具之一,其形制仿效夏日所用之門簾,以細竹篾編織而成,結構疏密相間,兼具韌性與透氣性。於傳統傷科應用中,其尺寸依患處形狀靈活裁製,主要用於包裹四肢骨折部位,配合繃帶纏縛固定,以維持斷端對位。
中醫理論與應用特色
- 材質醫理
竹材性涼,具清熱之效,《本草綱目》載竹能「除煩退熱」,用於外固定時可減緩患處腫脹瘀熱。其天然纖維結構利於氣血流通,符合中醫「動靜結合」治療原則,避免局部氣血壅滯。 - 形制考究
竹簾之編織間隙經過刻意設計,既保持固定強度,又容許外敷藥膏滲透(如活血化瘀之黃連膏或跌打萬花油),兼顧藥物療法與物理固定。此設計較木板更貼合肢體曲度,符合「筋喜柔」的傷科理念。 - 與小夾板之異同
後世改良之「小夾板」雖繼承竹簾輕便透氣之長,然竹簾因整體包覆特性,對粉碎性骨折或肌肉豐厚處更具均勻加壓優勢。古法尤重竹簾與柳木夾板並用,以竹簾貼膚緩衝硬質夾板之壓力,彰顯「剛柔相濟」的治療智慧。
歷史沿革
《醫宗金鑑·正骨心法要旨》提及「裹以竹簾,縛以布條」,屬清代官方法定正骨程式之一。唐宋時期更嘗以藥汁浸泡竹簾(如當歸、赤芍煎液),強化舒筋止痛之效,此術今已少見,惟民間流派猶存其法。
竹簾之應用反映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,取自然之物療人身之傷,亦為傳統器械「簡、便、廉、驗」特質之典範。雖現代臨床多改用樹脂夾板,然其醫理精髓仍存於當代中醫骨傷科學之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