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刀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刀暈
刀暈為中醫外科常見之證候,屬「暈厥」範疇,指因金刃創傷、出血過多或劇痛驚恐,導致氣血逆亂、神明受擾而突發之昏聵狀態。其病機核心在於「傷血亡氣,神機失守」,與《黃帝內經》所言「血脫者益氣」「氣血離守,五臟空虛」之理論相契。
病因病機
- 血脫氣散:刀刃所傷致經脈斷裂,血溢脈外,氣隨血脫。《醫宗金鑒》云:「金瘡出血不止,則氣無所附。」氣血兩虧,清陽不升,元神失養而驟然昏仆。
- 痛極擾神:銳痛刺激經絡,氣機驟閉,陰陽不相順接。如《外科正宗》載:「痛極則神迷,氣閉則暈厥。」足厥陰肝經主筋,痛引肝風內動,可兼見四肢抽搐。
- 驚恐傷志:突受創傷驚駭,恐傷腎志,驚亂心神。《景岳全書》指出:「驚則氣亂,恐則精卻。」心腎不交,水火失濟,神不守舍而發為暈厥。
證候特徵
- 主證:創傷後面色㿠白,汗出肢冷,目合口張,驟然昏倒。
- 兼證:
- 血脫者唇甲淡白,脈芤或微細欲絕;
- 痛甚者牙關緊握,脈弦緊;
- 驚恐者煩躁譫語,脈促代。
辨證論治
-
氣隨血脫證
- 治法:益氣固脫,補血生津
- 方藥:獨參湯(《十藥神書》)急灌之,繼用當歸補血湯(《內外傷辨惑論》)加阿膠、龍眼肉。
-
痛厥閉竅證
- 治法:通絡止痛,開竅醒神
- 方藥:蘇合香丸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化服,配合芍藥甘草湯(《傷寒論》)緩急止痛。
-
驚恐神亂證
- 治法:鎮驚安神,調補肝腎
- 方藥:遠志丸(《聖濟總錄》)合磁朱丸(《備急千金要方》),酌加琥珀、朱砂。
外治輔法
- 針灸:急刺人中、內關、湧泉,灸百會、氣海。
- 推拿:掐合谷、勞宮,揉太陽穴以開竅。
刀暈之辨治,須緊扣「邪擾神機」與「正虛失養」兩端,臨證尤重察創傷輕重與氣血盛衰,方能斡旋陰陽,使神歸其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