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瘰

氣瘰是一種瘰癧,主要出現在項部的左右兩側,是由於肝氣鬱結導致,遇怒時就會出現腫塊。

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中提到:「氣瘰是瘰癧的一種。主要出現在項部的左右兩側,疾病是由於肝氣鬱結導致,遇怒時就會出現腫塊。」

外科正宗中也提到:「氣瘰是瘰癧的一種。主要出現在項部的左右兩側,疾病是由於肝氣鬱結導致,遇怒時就會出現腫塊。氣瘰的外觀類似瘰癧,但顏色稍微紅,皮膚比較薄而且軟,不像瘰癧那樣硬,按壓時不會疼痛、癢癢、熱熱或流膿水,只是在遇到憤怒時會腫脹,平時就會消退。治療上主要針對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。方劑使用柴胡疏肝散加減。」

氣瘰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疏肝理氣和活血化瘀。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加減作為治療藥方。柴胡疏肝散能舒緩肝臟的緊張,香附能調理氣血、和胃,白芍則滋養血液並柔和肝臟,甘草則協調其他藥物的作用。如果氣瘰伴有疼痛,可以加入川芎、赤芍、乳香和沒藥等活血止痛的藥材;如果氣瘰伴有腫脹,可以加入金銀花、連翹和蒲公英等清熱解毒的藥材;如果氣瘰伴有皮膚瘙癢,可以加入黃柏、苦參和白鮮皮等清熱燥濕的藥材。

預防氣瘰時,應該注意保持情緒舒暢,避免肝氣鬱結的發生;飲食宜清淡,不宜食用辛辣刺激和油膩生冷的食物;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傳染源。

治療氣瘰時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,切勿自行使用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