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疹入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痘疹入眼
病證名,出自《銀海精微》,又稱痘疹眼,為痘疹(如天花、水痘等)病程中,邪毒上攻於目所致之眼疾。其病機多與痘疹熱毒熾盛,或正虛餘毒未清,上擾清竅相關,臨床表現隨病程階段而異。
病因病機
- 痘疹初起:風熱時邪外襲,內蘊肺脾,痘毒隨經上攻於目,熏灼白睛、黑睛,導致氣血壅滯,目絡瘀阻。
- 痘疹後期:正氣耗傷,餘熱未清,虛火挾毒上炎,灼傷目絡,或陰血虧虛,目失濡養,翳障叢生。
臨床表現
- 初期:目赤腫痛,淚多羞明,眼瞼難開,或見白睛紅赤、黑睛生翳(如點狀星翳)。
- 後期:赤痛加劇,黑睛翳障加深,或見花翳白陷(角膜潰瘍)、黃液上沖(前房積膿),甚則蟹睛突起(虹膜脫出),視力嚴重受損。
辨證論治
-
風熱攻目(痘疹初起)
- 治法:疏風清熱,解毒退翳。
- 方藥:
- 《審視瑤函》谷精草湯加減(谷精草、荊芥、赤芍、牛蒡子、連翹),酌加銀花、紫草以增強解毒涼血之效。
- 若翳障明顯,可配合《銀海精微》紅花散(紅花、連翹、當歸、生地)加谷精草、石決明、綠豆衣以散瘀退翳。
-
餘毒傷陰(痘疹後期)
- 治法:養陰清熱,解毒明目。
- 方藥:
- 若熱毒未清,用甘露消毒丹加減(滑石、黃芩、茵陳、石斛)清解餘毒。
- 若陰虛火旺,選滋陰降火湯(當歸、生地、白芍、知母、黃柏)合退翳散(蟬蛻、木賊草)滋陰退翳。
外治輔法
- 熏洗法:以桑葉、菊花煎湯熏洗,清熱明目。
- 點眼法:選用清熱解毒類眼藥,如黃連液滴眼(需遵古法製備)。
古籍參考
- 《銀海精微》強調痘毒入眼需及早清解,以防翳障纏綿。
- 《證治準繩》指出,痘後目疾多因「血耗氣弱,毒氣沉滯」,治當扶正祛邪並重。
此證輕重不一,須結合全身痘疹病情,辨明虛實,靈活用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