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銹球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鏽球風

鏽球風為中醫外科病證之一,主要表現為陰囊皮膚紅腫、搔癢、潰爛,甚則脫屑剝落,屬濕瘡範疇。其病機多與肝經濕熱下注相關,或因外感濕毒、飲食不節、情志失調等因素誘發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肝經濕熱:足厥陰肝經循行繞陰器,若情志鬱結或過食辛辣厚味,濕熱蘊結肝經,循經下注陰囊,燻灼肌膚,發為紅疹、水皰,甚則糜爛滲液。
  2. 脾虛濕蘊:脾主運化,若脾失健運,水濕停聚,復受風熱外邪,濕熱相搏,纏於陰囊肌腠,導致皮膚增厚、脫屑。
  3. 血虛風燥:病程日久,濕熱耗傷陰血,肌膚失養,化燥生風,可見陰囊皮膚乾燥皸裂、劇烈搔癢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初期:陰囊皮膚潮紅,散在丘疹或小水皰,搔癢無度,抓破後滲出黃水。
  • 中期:濕熱壅盛,水皰潰破成片,糜爛流津,伴灼熱疼痛,可繼發感染而見脓痂。
  • 後期:反覆發作者,皮膚粗糙肥厚,呈苔蘚樣變,或脫屑如糠秕,嚴重者陰囊表皮剝脫,稱為「脫囊」。

類證鑑別

鏽球風與西醫「陰囊濕疹」「接觸性皮炎」「核黃素缺乏症」等相似,然中醫尤重辨證:

  • 濕熱證:皮損鮮紅,糜爛滲液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  • 血虛證:皮膚乾燥脫屑,皸裂作癢,舌淡苔薄,脈細弦。

治療原則

以清熱利濕、養血潤燥為主,依證型選方:

  • 濕熱型:龍膽瀉肝湯加減,重用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清肝瀉火,配合澤瀉、車前子利濕。
  • 脾虛型:除濕胃苓湯加減,以蒼朮、白朮健脾燥濕,佐以防風、蟬蛻祛風止癢。
  • 血虛型:當歸飲子加減,當歸、生地滋陰養血,白蒺藜、何首烏潤膚熄風。

外治法則以清熱收濕為要,如黃柏、苦參煎湯外洗,或青黛散調敷患處。若見「脫囊」重證,需配合生肌玉紅膏等斂瘡生皮。

此病預後與調攝密切相關,然本文僅述其醫理,不贅述調養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