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紫白瘢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紫白癍風,又稱「汗斑」,乃中醫皮膚病症之一。其成因多與臟腑內熱鬱積,復感風濕邪氣相關。風濕之邪乘虛侵襲毛孔,致使氣血凝滯不通,毛竅閉塞,發為紫白斑點。

此症好發於胸、背、面、項等陽氣盛行之處,初起可見紫色或白色斑點,形如粟米,或大如錢幣。斑點漸次擴散,甚者可蔓延成片,遍佈全身。病初多無痛無癢,日久則患處肌膚失養,風邪內蘊,遂生搔癢之感。

中醫辨證上,紫白癍風屬「風瘡」範疇,與「白駁風」有別。其病機多涉及肺胃鬱熱,或脾虛濕蘊,復感風邪,致使氣血失和,肌膚失榮。《外科正宗》有云:「紫白癍風,由熱體風邪相搏,毛竅鬱閉而成。」

治療上,中醫主張內外兼治。內治宜疏風清熱、除濕解毒,可選用防風通聖散、消風散等方劑加減。若屬血熱風燥,可佐以涼血潤燥之品,如生地、丹皮;若濕熱偏盛,則可加蒼朮、黃柏等化濕清熱。

外治法則注重疏通毛竅、祛風止癢。古方常用密陀僧散外搽,或以硫磺、輕粉等藥研末調敷,取其殺蟲解毒、燥濕止癢之效。此外,針灸亦可用於調和氣血,選取肺俞、合谷、血海等穴,以疏風清熱、調暢營衞。

此症雖非危重,然遷延不愈,易致氣血耗傷。故病患當注重調攝,避免過食辛辣厚味,以減臟腑積熱之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