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踝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足踝疽是一種中醫病名,多因三陰虧損,脾經寒濕下注,血濇氣阻;或因踝部先有瘡毒或外傷,餘毒留於關節,局部經絡氣血凝滯而發。
足踝疽的症狀為:踝部紅腫熱痛,疼痛程度逐漸加重,關節線上有明顯壓痛。
足踝疽的治療方法為:清熱解毒,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。
足踝疽的預防方法為: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下面是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中關於足踝疽的記載:
足踝疽,發於踝關節部,故名。多因三陰虧損,脾經寒濕下注,血濇氣阻;或因踝部先有瘡毒或外傷,餘毒留於關節,局部經絡氣血凝滯而發,以先起於內踝者為多見。
初病即有寒熱往來,踝部紅腫熱痛,疼痛程度逐漸加重,關節線上有明顯壓痛。
約一個月左右化膿,潰後較難收口,收口後也往往因關節組織破壞,嚴重影響關節功能。本病之陰症類於踝關節結核。
治療宜清熱解毒,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。
方用:
①金銀花、連翹、大青葉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紫花地丁各30g,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各15g,甘草6g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②穿山甲、威靈仙、獨活、牛膝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各15g,紅花、桃仁、赤芍各10g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③地龍、土鱉蟲、全蠍、蜈蚣各10g,乳香、沒藥各6g,冰片3g。研末,醋調敷患處。
④生大黃、芒硝各30g,黃連、黃芩各15g,甘草6g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預防宜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