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委中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委中癰(中醫名詞)

委中癰是中醫名詞,指生於膕窩委中穴部位的癰,又稱「委中毒」。其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肝膽積熱結於膀胱經,二是因患肢破損、濕疹糜爛等感染毒素所致。此疾起初表現為皮膚硬腫痛,且皮色可能微紅或焮熱色赤。當腫塊形成時,患肢小腿在屈伸時會感到困難,因此得名「曲鰍」。患者可能出現寒熱症狀,如果腫痛持續日劇且寒熱不退,表示癰已成熟並準備破膿。一旦癰破膿後,膿液排空即會癒合。

委中癰的治療方法主要包含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、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、扶正固本以及增強免疫力等。此外,預防委中癰的方法則包括保持皮膚清潔、避免外傷、注意飲食衛生、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等。

根據中醫古籍《醫宗金鑒》及《外科正宗》的記載,委中癰是因肝膽積熱結於膀胱經或因外傷濕疹糜爛等原因引起的。其主要症狀為腫痛、皮色微紅或焮熱色赤,腫塊形成時患肢小腿的屈伸可能會受到限制。如果疾病持續加劇且寒熱不退,表示已形成膿傷,一旦破膿後膿液排空,即會癒合。

如果委中癰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膿毒血癥、肌肉壞死、關節炎等嚴重危害。因此,對於委中癰,應及早進行適當的治療,採取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、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、扶正固本以及增強免疫力等措施。同時,也應注意預防委中癰的方法,如保持皮膚清潔、避免外傷、注意飲食衛生、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