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頭破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乳頭破碎(亦稱「乳頭風」)為中醫外科病症,屬「乳疾」範疇,特指乳頭及周圍皮膚出現浸淫、濕爛、皸裂之病理表現。其病機與經絡循行及臟腑功能密切相關,足厥陰肝經布脅肋而繞乳頭,足陽明胃經亦貫乳中,故病發多責之肝胃二經。

【病因病機】

  1. 肝鬱化火:情志不遂致肝失疏泄,氣滯日久化火,火邪循肝經上灼乳絡,耗傷津血,使乳頭失濡而乾裂。
  2. 濕熱蘊結:過食肥甘厚味,脾胃運化失司,濕濁內生,鬱而化熱;或肝火下劫胃陰,濕熱搏結於乳絡,浸漬肌膚,遂見糜爛滲液。
  3. 外邪相引:哺乳時嬰兒咬啜損傷乳頭,或風熱濕毒乘虛外襲,與內在濕火相合,加重皮肉腐蝕。

【證候特點】

  • 局部表現:乳頭表面皸裂如刀割,甚則深度裂開見血肉,拭之滲血或流黃稠黏液,乾後結痂色如蜜蠟。
  • 疼痛性質:痛如針刺,觸之痛增,哺乳時痛勢劇烈,伴灼熱感。
  • 病程演變:若濕熱毒邪未清,可循乳絡內陷,繼發「外吹乳癰」(急性乳腺炎),屆時乳房紅腫焮痛,恐成癰膿。

【與哺乳期之關聯】
此症好發於產後哺乳婦女,因乳汁為氣血所化,頻繁吮吸易耗損乳頭氣血,復加濕熱火毒熏灼,故纏綿難癒。然其本在內臟失調,縱使外敷斂瘡之藥,若肝火未平、濕熱未除,終難根治,臨床常見須待斷乳後,氣血歸經、邪退正復,方得自愈。

【古籍佐證】
《瘍科心得集》提及:「乳頭風由鬱怒傷肝,陽明積熱,結於乳絡。」《醫宗金鑑·外科心法要訣》亦載:「乳裂多因小兒吮啜過力,或肝經鬱火結聚。」均強調肝胃功能失常為致病之本。

【辨證要點】

  • 肝火熾盛:伴口苦咽乾、煩躁易怒、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  • 脾胃濕熱:兼見脘痞納呆、大便黏滯、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
此症外顯為瘡瘍之形,內應臟腑之變,治療當遵「清肝瀉火、健脾化濕」之法,外治僅為權宜之計,調和肝胃方能杜其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