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乳發,乃中醫外科病症之一,指乳房或胸肌內發生化膿性感染,並迅速壞死腐爛之疾。此病男女皆可罹患,然臨床所見,女子發病者尤多。其病因病機,主要責之於胃腑濕熱與火毒相搏,凝滯於乳房所致。亦有因情志鬱結、肝氣疏泄失常,或外感邪毒,致使經絡阻滯,氣血瘀結而成。

症候表現方面,乳發初起即見病勢兇險。患者多驟覺乳房或胸部焮熱腫痛,皮膚迅速泛赤,腫塊蔓延,邊界不清。疼痛劇烈,常伴憎寒壯熱,口苦咽乾,煩渴引飲,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等全身症狀。若失治或誤治,則迅速化腐成膿,皮肉潰爛,色呈焦黑,甚者可致乳房遍潰。婦人患此,每見乳腺間隔損傷,乳房形態大變,膿水淋漓,若遷延日久,瘡口難斂,易形成乳漏,纏綿難愈。

鑒別診斷上,乳發須與乳癰、乳疽等病症相區分。乳癰多見於產後哺乳期婦女,病勢較緩,局部紅腫熱痛,然鮮少迅速潰爛;乳疽則病位較深,初起皮色不變,腫硬疼痛,成膿較慢。而乳發之特徵,在於其病變迅猛,腐爛迅速,全身症狀重篤,此其辨證要點。

治法以清熱解毒、利濕消腫為主。初期宜內服仙方活命飲加減,外敷金黃散以箍毒消腫;若熱毒熾盛,可投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,以瀉火解毒;膿成之際,當促其外泄,可施切開引流之術;後期若見氣血虧虛,瘡口不斂,則宜托裏消毒,選用托裏消毒散調治。此外,針灸療法可選取肩井、足三里、乳根等穴,以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。

本病預後,視其治療是否及時得當。若早期辨證準確,施治得法,可望愈後良好;倘遷延失治,每致乳房損毀,或遺留乳漏,纏綿經年,則癒後較差。故醫者臨證,當細察病機,及早處治,以杜其惡化之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