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三陷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三陷證是中醫學的病症名,是指瘡瘍邪毒內攻所出現的「火陷」、「乾陷」、「虛陷」等三種逆證。
火陷:見於瘡瘍的成形期或化膿期,瘡頂不高,根盤散漫,瘡色紫暗,瘡口乾枯無膿,但灼熱劇痛。並有壯熱,口渴、便秘尿短,煩燥不安,神昏譫語,舌絳脈數等。多因陰液虧損、火毒熾盛所致。
乾陷:多見於成膿至穿潰期。多因氣血兩虧,不能釀膿,故毒不得外托,局部腐膿不透,瘡口中央糜爛,膿少而薄,瘡色灰暗,瘡頂平塌。伴有發熱惡寒,神疲,自汗,脈虛數等。甚則轉為肢厥脈微的脫證。
虛陷:多見於收口期,因氣血兩傷,或脾腎陽衰,故腐肉雖脫,而膿水稀薄,新肉不生,瘡口經久雖斂,瘡面不知疼痛。伴有寒熱不退、神疲納呆或腹痛泄瀉,汗出肢冷等,也可轉為脫證。
以下是古籍原文: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:“三陷證者,火陷、乾陷、虛陷也。火陷者,瘡瘍成形或化膿之時,瘡頂不高,根盤散漫,瘡色紫暗,瘡口乾枯無膿,但灼熱劇痛。並有壯熱,口渴、便秘尿短,煩燥不安,神昏譫語,舌絳脈數等。多因陰液虧損、火毒熾盛所致。乾陷者,多見於成膿至穿潰之時。多因氣血兩虧,不能釀膿,故毒不得外托,局部腐膿不透,瘡口中央糜爛,膿少而薄,瘡色灰暗,瘡頂平塌。伴有發熱惡寒,神疲,自汗,脈虛數等。甚則轉為肢厥脈微的脫證。虛陷者,多見於收口期,因氣血兩傷,或脾腎陽衰,故腐肉雖脫,而膿水稀薄,新肉不生,瘡口經久雖斂,瘡面不知疼痛。伴有寒熱不退、神疲納呆或腹痛泄瀉,汗出肢冷等,也可轉為脫證。”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