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少腹如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少腹如扇

「少腹如扇」一詞首見於《金匱要略.婦人妊娠病脈症並治》,為張仲景所述之妊娠期特有症候。其描述妊娠六至七月時,婦人自覺下腹部寒冷,猶如被扇子搧風之狀,此乃下焦虛寒、陽氣失於溫煦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下焦虛寒:少腹為肝腎經脈所過之處,若素體陽虛,或妊娠後氣血下聚養胎,致使下焦陽氣不足,陰寒內生,難以溫養胞宮。
  2. 陽氣不展:《素問.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諸寒收引,皆屬於腎。」腎陽虧虛,命門火衰,則少腹失於溫攝,寒氣凝滯,故見冷如扇風之感。
  3. 衝任失調:妊娠時衝脈氣血旺盛,若衝任虛寒,帶脈不固,亦可能加重下腹寒冷之症。

證候特點

此症以「自覺寒冷」為主要表現,多伴見:

  • 少腹冷痛,喜溫喜按。
  • 畏寒肢冷,腰膝酸軟。
  • 或兼小便清長,舌淡苔白,脈沉遲等虛寒之象。

治療原則

仲景以「附子湯」溫陽散寒,暖宮安胎,蓋附子能壯腎陽、逐寒濕,佐以白朮、茯苓健脾滲濕,人參益氣固本,共奏溫補下元之效。後世醫家亦常選用「艾附暖宮丸」或「溫經湯」加減,以調補衝任,散寒通脈。

與相關證候鑑別

  • 寒凝血瘀:少腹冷痛拒按,經血夾瘀塊,非妊娠期常見,治宜溫經活血。
  • 脾腎陽虛:除少腹冷外,更見腹瀉、水腫等全身虛寒症候,需溫補脾腎。

「少腹如扇」一症,反映了妊娠期陰陽氣血變化的特殊性,臨床需辨明虛寒輕重,方可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