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胎氣上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胎氣上逼
胎氣上逼為中醫婦科妊娠病證之一,指孕婦在妊娠期間出現胎動不安、氣機上逆之症狀。此證多因母體氣血虛弱,或病後失於調攝,致臟腑功能失調,氣血運行乖戾,胎元失養而躁動,逆氣上衝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氣血兩虛:孕婦素體虛弱,或脾胃不足,生化乏源,氣血虧虛難以濡養胎元,胎氣失和而擾動。
- 肝鬱氣逆:情志失調,肝氣鬱結,疏泄失常,氣機升降失司,逆衝於上,牽動胎氣。
- 腎氣不固:先天稟賦不足,或房勞傷腎,腎虛不能固攝胎元,沖任不穩,胎氣浮越。
- 痰濕內阻:脾虛運化失職,痰濕內生,阻滯氣機,胎氣受迫上逆。
臨床表現
- 自覺胸膈滿悶,氣息不暢,甚則氣短心悸。
- 胎動異常頻繁,或伴腹脹不適,少腹墜脹感。
- 或見嘔惡、眩暈,舌質淡或暗,苔薄白或膩,脈弦滑或細弱。
證型辨析
- 氣虛型:胎動不安伴神疲乏力,面色蒼白,舌淡脈弱。治宜補中益氣,方用舉胎四物湯加減。
- 肝鬱型:胸脅脹痛,煩躁易怒,脈弦數。治宜疏肝降逆,方選紫蘇飲合逍遙散。
- 腎虛型:腰膝痠軟,小便頻數,脈沉細。當補腎安胎,方用壽胎丸佐以鎮攝之品。
- 痰濕型:脘痞嘔涎,苔膩脈滑。需化痰降氣,以二陳湯加白朮、砂仁調治。
治療原則
以調和氣血、安撫胎元為本,依證選方,虛者補之,鬱者疏之,配合針灸(如取內關、公孫等穴)以平沖降逆。清代《婦科玉尺》提及:「胎氣上逼,責在衝任之逆」,故用藥須兼顧調理沖任,使氣血下貫胎胞,則逆氣自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