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自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自淫

在中醫學中,「自淫」一詞涵蓋了男女不同生理狀態下生殖系統異常分泌的現象,主要與精關不固、濕熱下注或房勞過度等因素相關。其概念可分為以下幾方面闡述:

  1. 男子精滑(遺精、滑精)

    • 《素問‧痿論》提及「思想無窮,所願不得,意淫於外……發為筋痿,及為白淫」,此處「白淫」即指男性因慾念妄動或房事不節,導致精液不自主外泄的現象。
    • 中醫認為,腎主藏精,若腎氣虧虛、相火妄動,或濕熱擾動精室,則可能引發「精滑」(無夢而遺)或「夢遺」(有夢而泄)。常見證型包括:
      • 腎氣不固:遺精頻繁、腰膝酸軟、脈沉弱。
      • 濕熱下注:精液黏稠、陰囊潮濕、舌苔黃膩。
  2. 女子帶下(白淫)

    • 馬蒔於《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》中將女子「自淫」歸為帶下病範疇,表現為陰道分泌物過多、色白質稠,類似「白濁」或「白淫」。
    • 此症多與任帶二脈失調相關,病因可分:
      • 脾虛濕盛:帶下量多、色白如唾、倦怠乏力。
      • 肝經濕熱:帶下黃稠、氣味腥臭、陰部瘙癢。
      • 腎陽不足:帶下清冷、腰腹冷痛、夜尿頻多。
  3. 病理機轉

    • 房勞過度:男女皆可因縱慾耗傷腎精,導致封藏無力,男性見滑精,女性見帶下清稀。
    • 下焦濕熱:濕熱之邪循經下注,擾動精室或胞宮,男性精液自出,女性帶下黏濁。
    • 情志因素:長期思慮或慾念過度,可致心腎不交、相火偏亢,誘發遺泄或帶下異常。
  4. 古籍論述補充

    • 《黃帝內經》視「白淫」為「痿證」之一,與「筋痿」並論,強調情志與腎氣失調的關聯。
    • 清代《張氏醫通》進一步區分男女之異,指出男性「白淫」多責之腎虛,女性則多因「胞脈濕熱」或「衝任不固」。

綜上,「自淫」在中醫理論中並非僅指現代狹義的自慰行為,而是統括男女生殖系統異常分泌的病理狀態,其辨證需結合臟腑氣血、經絡濕熱等整體因素。

(註:本文僅述中醫理論範疇,不涉現代醫學診斷或治療建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