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五色帶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五色帶,是指婦女陰道流出的分泌物,呈數種顏色而言。分泌物或如稀水,或如米湯,或呈血水,或呈膿樣,且氣味惡臭難聞,這是與其他帶下症的主要區別。此種帶下,常是子宮或子宮頸惡性病變的一個特徵,臨床應予重視。
氣鬱五色帶:帶下顏色或白或紅,氣味腥臭,小腹疼痛,精神鬱悶,頭脹脅疼,或胸悶少食,舌質有時略青,苔白,脈多弦澀。
濕熱五色帶:帶下色質不一,量或少或多,氣味惡臭難聞,常覺頭暈乏力,身體消瘦,有時低熱,口中粘膩,舌苔膩而微黃,脈弦滑而數。
陰虛五色帶:帶下赤多白少,惡臭更甚,小腹疼痛,其痛放射至大腿部或背部,伴有發熱,小便頻數刺痛舌質暗紅,苔薄黃,脈細數。
虛寒五色帶:五色帶下,纏綿日久,量多稀薄,其氣腐臭,腰酸腿軟,時而腹痛,肌肉消瘦,頭目眩暈,身倦神疲,舌淡苔少,脈虛細。
氣鬱五色帶:多係氣鬱不舒,肝脾鬱結,聚濕停瘀,積久化熱,損傷任帶二脈所引起。其辨證要點為:白帶腥臭,質稠,有時如水樣,或帶血液,并兼見胸悶脅痛,小腹疼痛,脈弦澀等氣鬱症狀。治療應理氣活血,佐以祛濕清熱,方用加減逍遙散。
濕熱五色帶:多係任、帶脈虛,久積濕熱所致。其臨床特點是:白帶如水樣,或如米湯,或帶血液,有時分泌物呈膿樣,其氣惡臭,并伴有頭暈乏力,形體消瘦,低熱,舌苔黃膩,脈象滑數等濕熱和陰虛見症。治療應重在清利濕熱,兼事養陰,用知柏地黃丸加蜀羊泉、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蓮。
陰虛五色帶:多係濕熱五色帶進一步的發展,陰液耗傷所致。證候特點為:血性分泌增多,白帶時下,氣味惡臭更甚,小腹疼痛,甚痛向腿部或背部放射,并見發熱不退,尿頻尿痛,脈象細數等陰虛症狀。治宜清熱堅陰為主,兼以調理肝腎,用六味地黃丸加當歸、白芍、蜀羊泉、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蓮。
虛寒五色帶:多由帶下日久,陰精先虛,繼而陰損及陽所致。其臨床表現為:帶下色白或赤,或數色并見,量多稀薄,有腐臭,腹痛更為嚴重,面色白,身倦神疲,舌淡少苔,脈象虛細等。治宜溫補固澀,兼養氣血,方用左歸丸去牛夕加黨參、黃耆、當歸、三七粉。
總之,五色帶應分辨虛實,虛證多是陰陽虧損或氣血不足,實證多是氣鬱或濕熱下注。久治不癒則實證可以轉為虛證,局部虛弱也有可能導致全身虛弱。本證的治療除針對病因用藥外,尚需要健脾補腎法以固本。根據文獻報導和個人臨床體會,五色帶不論哪一證,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,都可以加入蜀羊泉、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蓮三味中藥。或加用犀黃丸(成藥)與湯藥同服,療效更佳。
【文獻別錄】《濟陰綱目.赤白帶下門》:"婦人帶下,其名有五,因經行產後,風邪入胞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