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疳,又稱疳積、疳熱,是小兒夏季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。由於小兒脾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善,消化能力較弱,如果在夏季斷乳,飲食不節,就容易引起脾胃虛弱,導致熱疳的發生。

熱疳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肌瘦腹脹:由於脾胃虛弱,消化吸收功能下降,小兒會出現消瘦、腹脹的症狀。
  2. 手足心熱:由於體內有熱毒,小兒的手足心會出現發熱的症狀。
  3. 煩渴善食:由於脾胃虛弱,小兒會出現口乾舌燥、飲水過多的症狀。
  4. 泄瀉:由於脾胃虛弱,消化吸收功能下降,小兒會出現腹瀉的症狀。大便色淡,或瀉下未消化食物殘渣等。

熱疳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常用中藥有黃連、黃芩、山梔子、大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。

熱疳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夏季要注意給小兒防暑降溫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2. 飲食要清淡易消化,避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  3. 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避免便秘。
  4. 定期帶小兒去醫院做體檢,及時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熱疳是一種常見的小兒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家長們要注意做好熱疳的預防和治療工作,以保障小兒的健康。

以下是《醫學入門》中關於熱疳的記載:

「熱疳者,小兒夏月斷乳,脾胃虛弱,飲食不節,或因暑熱,或因食熱物,或因食不潔,以致胃中生熱,熱毒內盛,發為疳積。其證身瘦面黃,腹脹,手足心熱,煩渴善食,泄瀉,大便色淡,或瀉下未消化食物殘渣等。」

熱疳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常用中藥有黃連、黃芩、山梔子、大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。

熱疳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夏季要注意給小兒防暑降溫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2. 飲食要清淡易消化,避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  3. 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避免便秘。
  4. 定期帶小兒去醫院做體檢,及時發現和治療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