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疳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疳疝,中醫名詞。

疳疝,又稱胕疝、血疝,是指小兒陰囊腫大、疼痛或硬結麻木,或男女外生殖器潰腫流膿的病症。

疳疝的病因主要有三方面:

  • 先天稟賦不足,正氣虛弱,衛外不固,外邪侵襲,導致疳疝的發生。
  • 飲食不節,偏食肥甘厚味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濕熱下注,導致疳疝的發生。
  • 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鬱化火,下注胞絡,導致疳疝的發生。

疳疝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陰囊腫大,疼痛或硬結麻木。
  • 小便不利,尿色黃赤。
  • 大便乾燥,便秘。
  • 面色萎黃,精神不振。
  • 舌質淡紅,苔薄白,脈細弱。

疳疝的治療以清熱利濕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• 萆薢白朮湯:萆薢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車前子、白花蛇舌草、金錢草、蒲公英、大黃。
  • 五味消毒飲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赤芍、大黃、甘草。
  • 龍膽瀉肝湯:龍膽草、黃芩、澤瀉、木通、大黃、梔子、當歸、生地黃、丹皮。

疳疝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注意飲食,避免偏食肥甘厚味,多吃新鮮蔬果,以保持大便通暢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•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疳疝是一種常見的小兒外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陰囊扭轉、睪丸壞死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小兒疳疝的預防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