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小便淋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小便淋瀝

小便淋瀝是指排尿次數多而短澀,滴瀝不盡。這個症狀在中醫學中常見,通常由腎氣不固、脾腎兩虛、下焦濕熱、尿路結石等原因引起。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排尿次數增多、尿色清亮或混濁、尿道灼熱、疼痛、腰痠背痛、下肢無力等。

病因

  1. 腎氣不固:腎主水,如果腎氣不足,膀胱無法收攝,就會引起小便頻繁、短澀、滴瀝不盡。

  2. 脾腎兩虛:脾主運化水液,如果脾虛失常,水濕會停留在腹部膀胱,導致小便淋瀝。腎主水,如果腎虛不能蒸化水液,也會使水液停滯在膀胱,引起小便淋瀝。

  3. 下焦濕熱:下焦濕熱積聚,會使膀胱的氣化功能受到阻礙,引起小便淋瀝。

  4. 尿路結石:尿路結石可以刺激膀胱,造成小便淋瀝。

臨床表現

小便淋瀝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排尿次數增多:每小時可達數次,甚至多於十次,但每次尿量不多,常常尿後仍有尿意,有時尿後滴瀝不盡。
  2. 尿色變化:包括尿色清亮、混濁,甚至有血尿。
  3. 尿道不適:尿道感到灼熱、疼痛,或有刺痛感。
  4. 腰痠背痛:出現腰痠背痛的情況。
  5. 下肢無力:下肢感到無力。
  6. 舌質和脈象:舌質呈淡紅色,苔薄白,脈象細弱。

治療方法

根據不同的病因,小便淋瀝的治療方法有所不同:

  1. 腎氣不固:可以使用金匱腎氣丸、六味地黃丸等滋補腎陰、固腎澀精的藥物治療。

  2. 脾腎兩虛:可以使用補中益氣丸、八珍丸等健脾益氣、滋腎固精的藥物治療。

  3. 下焦濕熱:可以使用龍膽瀉肝湯、五味消毒飲等清利濕熱的藥物治療。

  4. 尿路結石:可以使用金錢草、海金沙等清利尿路、排石通淋的藥物治療。

預防方法

預防小便淋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: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
  2.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:戒菸戒酒,適度休息和運動。

  3. 適當運動:增強體質,加強身體免疫力。

  4. 定期檢查:定期進行身體檢查,早期發現和治療相關問題。

以上是對小便淋瀝的病因、臨床表現、治療方法和預防方法的介紹。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,並注意預防措施,可以有效控制和減輕這種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