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蓄水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蓄水症(水慮)

蓄水症(又稱為水慮)是指膀胱氣化功能失調導致水液在下焦停留,使得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潤症狀。其病因主要包括外感風寒和內傷勞倦兩方面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外感風寒:當身體受到風寒邪氣侵襲時,膀胱的氣化功能受阻,使得水液無法正常排出,從而引發蓄水症。

  2. 內傷勞倦:長期病痛或過度勞累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使得水濕停留於體內,同時膀胱的氣化功能也受損,從而出現蓄水症狀。

臨床表現

蓄水症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:

  1. 小便不利:尿量減少,尿色呈黃色,時而會出現尿渾濁或尿閉等現象。

  2. 小腹滿:感到小腹脹滿,按壓時不會感到疼痛。

  3. 睡眠不安:入睡困難,睡眠淺,易於醒來,且患者多夢。

  4. 心煩:心煩意亂,坐立不安。

  5. 口渴不止:口渴欲飲,即使喝水後仍然覺得口渴。

  6. 有輕微的惡熱感:有時會有輕微的發熱感,但不明顯。

  7. 頭痛:頭痛部位多在前額、頭頂、枕部或太陽穴兩側。

  8. 脈搏浮搏:脈搏顯得較為浮躁且有力。

診斷和治療
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醫生可以診斷為蓄水症。治療蓄水症的主要方法為溫陽利水。常用的方劑包括:五苓散、豬苓湯、越婢加朮湯等。

  • 五苓散:由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桂枝組成。具有溫陽利水、化氣行水的作用,主要用於治療小便不利、水腫、心煩和口渴等症狀。

  • 豬苓湯:由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桂枝、甘草組成。具有溫陽利水、化氣行水的作用,主要用於治療小便不利、水腫、心煩和口渴等症狀。

  • 越婢加朮湯:由麻黃、桂枝、白朮、生薑、甘草、大棗、石膏、知母、滑石組成。具有發汗解表、宣肺利水的作用。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導致的蓄水症,同時具有緩解小便不利、水腫、心煩和口渴等症狀的效果。

預防

蓄水症的預防方法包括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  2. 適當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,避免過度勞累。

  3. 飲食清淡,少吃辛辣、油膩和生冷食物。

  4. 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,避免便祕問題。

  5.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,以早期發現和治療蓄水症。

蓄水症是中醫學中的一個疾病,主要以小便不利、小腹滿、睡眠不安、心煩、口渴等症狀為主。中醫認為是由於發汗後表邪未淨導致膀胱的氣化功能失調,從而使水液停留於下焦。蓄水症的治療以溫陽利水為主,可以使用五苓散、豬苓湯、越婢加朮湯等方劑。為預防蓄水症的發生,需要注意保暖、適度休息、飲食清淡、避免便祕,並定期進行身體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