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蟲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蟲臌,又稱蠱脹,是指由寄生蟲引起的腹脹。臨床表現為腹部脹滿,脅下有痞塊,面色蒼白或萎黃或晦黑,肌肉消瘦,食量減少,倦怠無力。

病因是蟲毒結聚於內,肝脾受傷,脈絡瘀寒,升降失常,清濁相混所致。

《醫學入門》中記載:「蠱脹者,由蟲毒結聚於內,肝脾受傷,脈絡瘀寒,升降失常,清濁相混所致。其症腹脹脅痛,食少便溏,面色晦黑,肌肉消瘦,倦怠無力。」

《景岳全書》中記載:「蠱脹者,由蟲毒結聚於內,肝脾受傷,脈絡瘀寒,升降失常,清濁相混所致。其症腹脹脅痛,食少便溏,面色晦黑,肌肉消瘦,倦怠無力。」

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「蠱脹者,由蟲毒結聚於內,肝脾受傷,脈絡瘀寒,升降失常,清濁相混所致。其症腹脹脅痛,食少便溏,面色晦黑,肌肉消瘦,倦怠無力。」

由以上可知,蟲臌是一種由寄生蟲引起的腹脹,其病因是蟲毒結聚於內,肝脾受傷,脈絡瘀寒,升降失常,清濁相混所致。其臨床表現為腹部脹滿,脅下有痞塊,面色蒼白或萎黃或晦黑,肌肉消瘦,食量減少,倦怠無力。

治療上,可用中藥治療,常用藥物有蒼朮、白朮、厚朴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大腹皮、木香、檳榔、半夏、乾薑等。

此外,還可以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拔罐等治療方法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蟲臌患者在治療期間,應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以免加重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