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臌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臌脹是中醫名詞,是指腹部脹大如鼓,皮色萎黃、脈絡暴露為特徵的病症。致病原因有:

  • 因於情志鬱結,氣失調達,肝脾受傷者;
  • 有因於飲食不節,嗜酒過度,脾胃受傷,運化失職者;
  • 有因蟲積或其他傳染病損仍肝脾,阻礙氣血者。

病變多在肝、脾、腎三臟,而且互相影響,以致氣血,水濁瘀積腹內,故腹部日漸脹大而成臌脹。如患者頭面四肢消瘦,只腹部脹大的,稱為「單腹臌」;因其形狀類似蜘蛛,故又稱蜘蛛臌。

臌脹的古籍記載如下:

  • 《黃帝內經》:「臌脹者,腹大如鼓,皮色萎黃,脈絡暴露。」
  • 《傷寒論》:「臌脹者,以其水飲不得行,故脹也。」
  • 《金匱要略》:「臌脹者,以其飲食不節,飲酒過度,脾胃受傷,運化失職,故脹也。」

臌脹的治療方法,根據病因不同,可分為以下幾種:

  • 情志鬱結者,可用疏肝理氣、健脾和胃的藥物治療。
  • 飲食不節、嗜酒過度者,可用健脾和胃、消食導滯的藥物治療。
  • 蟲積或其他傳染病損仍肝脾者,可用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的藥物治療。

臌脹的預防方法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•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鬱結。
  • 飲食有節,不暴飲暴食,不嗜酒。
  • 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傳染病。
  •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