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痹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痹症是中醫名詞,是泛指邪氣閉阻軀體或內臟的經絡而引起的病症。「痹」即閉阻不通也。通常多指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,侵犯肌表經絡和骨節,發生關節或肌肉疼痛,腫大和重著等一類疾患。《素問.痹論》即曰:「風、寒、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也。」在臨床上主要可分「風痹」,「寒痹」,「濕痹」和「熱痹」四種。在內經等古籍中,按病變部位又可分為「筋痹」,「骨痹」,「脈痹」,「皮痹」,「熱痹「,「肌痹」,「心痹」,「肝痹」,「脾痹」,「肺痹」,「腎痹」,「攣痹」,「陰痹」,「遠痹」,「血痹」,「胸痹」,「腸痹「,「胞痹」,「食痹」,「五臟痹」等。詳見各條。

痹症是一種由於外邪侵襲人體,導致經絡不通、氣血阻滯而引起的疾病。臨床表現以關節疼痛、腫脹、活動不利為主,常伴有肌肉酸痛、乏力、發熱等症狀。

痹症的病因主要有風、寒、濕、熱四種。風邪最易侵犯肌表,導致肌肉、關節疼痛,麻木,屈伸不利;寒邪最易侵犯關節,導致關節疼痛、腫脹、屈伸不利;濕邪最易侵犯肌肉、關節,導致關節疼痛、腫脹、重著;熱邪最易侵犯肌肉、關節,導致關節疼痛、腫脹、發熱。

痹症的發病機理是由於外邪侵襲人體,導致經絡不通、氣血阻滯。風邪最易侵犯肌表,導致肌肉、關節疼痛,麻木,屈伸不利;寒邪最易侵犯關節,導致關節疼痛、腫脹、屈伸不利;濕邪最易侵犯肌肉、關節,導致關節疼痛、腫脹、重著;熱邪最易侵犯肌肉、關節,導致關節疼痛、腫脹、發熱。

痹症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關節疼痛、腫脹、活動不利,以及風、寒、濕、熱等外邪的相關症狀。

痹症的治療以祛邪扶正為主。風邪痹證可用羌活、防風、獨活等祛風藥;寒邪痹證可用桂枝、白芍、細辛等溫經散寒藥;濕邪痹證可用蒼朮、白朮、薏苡仁等健脾利濕藥;熱邪痹證可用黃連、黃芩、赤芍等清熱解毒藥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治療。

痹症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注意飲食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3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5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
痹症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