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厥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厥症是中醫名詞,是泛指突然性的昏倒,不省人事,四肢厥冷,不久即能逐漸甦醒的一類病症。中醫認為其成因大致可分兩類,一為平時肝陽偏旺,飲食不節,精神週度剌激或劇痛等,使氣機逆亂,血隨氣逆或痰隨氣升,蒙閉心神而發;另一成因係因元氣素弱,或因病後氣津受傷,或失血等,致使氣血不能上承而發。

根據《內經》論述,厥症有「暴厥」、「寒厥」、「熱厥」、「煎厥」、「薄厥」、「尸厥」等。後世又有「痰厥」、「食厥」、「氣厥」、「血厥」,「蛔厥」,「暑厥」等,詳見各條。

以下分別介紹各類厥症的症狀及治療方法:

  • 暴厥: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四肢厥冷,面色蒼白,口唇青紫,呼吸急促,脈微細欲絕。多因情志刺激或劇痛所致。治療宜急救,可用人參、附子、乾薑等溫陽救逆之品。
  • 寒厥:四肢厥冷,面色蒼白,口唇青紫,脈細欲絕,但無汗出。多因感受寒邪所致。治療宜溫經散寒,可用附子、乾薑、桂枝等溫經散寒之品。
  • 熱厥:四肢厥冷,面色赤紅,口唇乾燥,脈細數,心煩不安,大汗淋漓。多因熱邪內盛所致。治療宜清熱解暑,可用黃連、黃芩、知母等清熱解暑之品。
  • 煎厥:四肢厥冷,面色蒼白,口唇青紫,脈微細欲絕,但有大汗出。多因陰陽兩虛所致。治療宜益氣固表,可用人參、黃芪、白朮等益氣固表之品。
  • 薄厥:四肢厥冷,面色蒼白,口唇青紫,脈微細欲絕,但無汗出,小便清長。多因氣血兩虛所致。治療宜益氣養血,可用人參、黃芪、當歸等益氣養血之品。
  • 尸厥:四肢厥冷,面色蒼白,口唇青紫,脈微細欲絕,不省人事,如同死人。多因氣血大傷所致。治療宜急救,可用人參、附子、乾薑等溫陽救逆之品。

以上各類厥症的治療方法,僅供參考,具體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