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直視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直視 (中醫名詞詳解)
定義與臨床表現
「直視」為中醫診斷學中的特殊目證,指患者於神識昏蒙之際,雙目僵直前望而睛光渙散,失去靈動之象。此症多突然發作,常見眼球固定不轉、瞳孔反應遲鈍,伴有意識障礙,屬「神明被擾」之外候。
病因病機
- 肝風內動:
肝主筋而開竅於目,凡情志過極、熱極生風,或陰虛陽亢,皆可致肝風僭張。風陽上擾清竅,牽引目系而發為直視,常見面赤唇紫、頸項強直等兼症。 - 痰火擾神:
痰濁挾火熱之邪,蒙蔽心包,上攻目絡,致神機失用。此類患者多見喉中痰鳴、煩躁譫妄,其直視常伴隨眼球震顫。 - 瘀阻腦絡:
頭部跌仆或久病入絡,瘀血阻滯精明之府,使目系失養而僵直。此證多有頭痛如刺、舌質紫黯等瘀血徵象。
相關病證
- 中風 (中臟腑):
風火痰瘀閉阻腦絡,直視多見於閉證危候,配合半身不遂、口眼喎斜等症。《醫學綱目》提及:「中臟直視者,瞳子不動,此真氣已絕。」 - 小兒驚風:
熱極生風或慢脾風證,患兒可突現直視、角弓反張,多因肝旺乘脾或熱陷心包所致。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形容為「目直視而睛不轉」。 - 癲癇發作:
痰涎壅盛時發作,直視常伴隨四肢抽搐、口吐白沫,乃痰蒙清竅、肝風挾痰上逆之象。《證治準繩》稱之為「癇發目直」,屬風痰閉阻之重症。
歷史文獻考據
《黃帝內經》〈熱論篇〉早載:「熱病目不明,熱不已者死。」雖未直言直視,已揭示目證與熱盛傷陰之關聯。
隋代巢元方《諸病源候論‧風癲候》明言:「其發則仆地,吐沫,無知,目睛直視。」
清代王清任《醫林改錯》從瘀論治,提出「癲癇直視乃腦髓氣滯血瘀」之說,創通竅活血湯以療此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