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眴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眴仆
眴仆為中醫症狀名詞,指因眩暈突然發作而致身體失去平衡,隨即仆倒於地的病證表現。「眴」字古義通「眩」,形容頭目昏花、視物旋轉之感;「仆」即傾倒,強調症狀發作之猝然。此症多因內風、痰濁、氣血逆亂等病理因素擾動清竅,致神明失守、筋骨失濡而成。
病因病機
- 肝風內動:情志過極或肝陰虧虛,引動肝陽化風,風陽上擾清竅,發為眩暈仆倒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。」
- 痰濁上蒙:過食肥甘或脾虛失運,痰濕內生,壅阻中焦,隨氣上逆則蒙蔽心神,如《丹溪心法》謂「無痰不作眩」。
- 氣血兩虛:久病體弱或失血過多,氣血不能上榮頭目,髓海空虛而發眩仆,《靈樞·口問》曰:「上氣不足,腦為之不滿,耳為之苦鳴,頭為之苦傾,目為之眩。」
- 淤血阻絡:頭部外傷或氣滯血瘀,脈絡不通,清陽不升,亦能致此。
證候特點
- 發作前或有耳鳴、視物昏花等先兆
- 仆倒時意識或存或失,與厥證有別
- 常伴面色蒼白、汗出、噁心嘔吐等兼症
- 脈象多見弦滑(痰風)、細弱(氣虛)或澀滯(血瘀)
相關鑑別
- 厥證:以突然昏倒、不省人事為主,多因氣機逆亂所致,眩暈未必明顯
- 癇證:仆倒時伴肢體抽搐、口吐涎沫,發作後如常人
- 中風:常遺留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,眴仆多無後遺症
此症可見於多種疾病過程,如眩暈症、頸椎病、內耳疾病等,然中醫辨證首重病機,不拘西醫病名。歷代醫家如張仲景《傷寒論》述「頭眩,身瞤動」、李東垣《脾胃論》論氣虛眩暈,皆為重要理論淵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