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四肢不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四肢不用,中醫名詞,指四肢痿軟,失去活動能力的症狀。

四肢不用的病因病機,主要與肝腎不足、氣血虧虛、風寒濕邪等有關。肝腎不足,精血虧虛,不能濡養筋骨,則可導致四肢痿軟無力;氣血虧虛,則可導致四肢肌肉失去濡養,而出現萎縮無力;風寒濕邪侵襲,阻遏經絡,則可導致四肢關節疼痛、屈伸不利。

四肢不用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四肢痿軟無力、肌肉萎縮、關節疼痛、屈伸不利等。

四肢不用的治療,以補益肝腎、益氣養血、祛風散寒濕為主。可選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丸、獨活寄生湯等中藥治療。

四肢不用的預防,應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;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;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四肢不用的論述:

  • 「肝主筋,其病足痿」
  • 腎主骨,其病腰脊痛,足不收」
  • 「風寒濕三者,皆能入骨髓,使人四肢不用」

四肢不用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四肢痿軟無力、肌肉萎縮、關節疼痛、屈伸不利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