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胳

中胳為中風證候類型之一,其病位在於絡脈,屬中風之輕淺者。絡脈乃經脈之分支,細小縈繞,遍布周身,主運行氣血、濡養肌膚。若風邪入絡,或內風兼痰瘀阻滯,則氣血失和,絡脈失養,發為中胳之證。

證候表現
中胳之主要症狀為口眼喎斜、肌膚麻木不仁,或見局部肌肉弛緩無力。因絡脈受邪,氣血痹阻,經筋失濡,故面頰一側經絡受累,則口角歪向健側,眼瞼閉合不全;若風邪遊走肌表,則肢體麻木,觸覺減退。部分患者可兼見頭暈、頭痛,此乃風陽上擾清竅,或痰瘀阻絡,清陽不升所致。

病因病機
中胳多因正氣內虛,風邪乘襲。風為百病之長,或外感風寒、風熱之邪,或因情志、飲食勞倦引動肝風,風邪挾痰濁、瘀血痹阻絡脈,致氣血運行不利。其病機關鍵在於「絡脈閉阻」,雖未深入臟腑經脈,然絡脈纏滯,亦足以導致局部功能失調。

辨證要點
臨床須辨其虛實寒熱。若見口眼歪斜驟發,伴惡風寒、苔薄白者,多屬風寒襲絡;若面赤煩熱、舌紅苔黃,則為風熱阻絡;若麻木日久,舌紫暗或有瘀斑,乃痰瘀互結之象。此外,須與中經、中腑、中臟之中風重證相鑑別,中胳僅現絡脈症狀,無神昏、偏癱等重症。

治法與方藥
中胳治療以祛風通絡為主,佐以化痰、活血。風寒者可選用 牽正散(白附子、僵蠶、全蠍)加防風、荊芥以散風通絡;風熱者宜 大秦艽湯 加減,清熱祛風;痰瘀阻絡者,則以 桃紅四物湯滌痰湯 化瘀滌痰。外治法如針灸取地倉、頰車、合谷等穴,或局部敷貼,亦能助氣血暢行。

中胳之證,雖病勢較輕,然絡脈不通日久,恐漸累及經脈,甚或內傳臟腑,故早期調治尤為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