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頭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頭痛之中醫辨證詳解

頭痛為臨床常見症狀,中醫認為其病因多端,主要與風、熱、濕、痰、氣虛、血虛等邪氣或內傷因素相關。以下依病因分述其特徵與機理:

1. 風邪頭痛

風為陽邪,其性輕揚,易襲陽位(如頭部)。臨床表現為頭目眩暈,惡風(怕風),自汗出,頭痛呈抽掣感(如風吹動般忽輕忽重),脈多浮。風邪常兼夾寒、熱,如風寒則痛兼緊束,風熱則痛而煩躁。

2. 熱邪頭痛

熱性炎上,擾亂清竅,症狀以壯熱(高熱)、面赤煩渴、頭痛劇烈、汗多為主。若暑熱內迫,可見頭痛如裂;若肝陽化火,則頭痛伴隨目赤、口苦,脈弦數。

3. 濕邪頭痛

濕性重濁黏滯,阻遏清陽。患者常覺頭重如裹(如布纏繞)、身熱不揚(體溫高但觸之不覺灼熱)、四肢痠倦,胸悶納呆,苔白膩。濕邪易與寒、熱相合,如寒濕則痛遇冷加重,濕熱則頭脹悶而口渴不飲。

4. 痰濁頭痛

痰濕上蒙清竅,症見頭暈目眩、噁心欲嘔、胸膈痞滿,頭痛昏沉,苔膩脈滑。痰火擾神者,或兼心煩失眠;痰厥頭痛則痛甚嘔吐痰涎。

5. 氣虛頭痛

中氣不足,清陽不升,腦失所養。其痛綿綿不休,勞累後加劇,伴氣短乏力、倦怠懶言,脈弱。此類頭痛多見於過勞或久病者。

6. 血虛頭痛

營血虧虛,頭面失濡,症見額上疼痛、午後痛甚,伴心悸怔忡、面色蒼白、眩暈,脈細。婦人產後或失血過多者多見此證。

特殊頭痛辨證

除上述常見證型外,中醫另有數種特殊頭痛:

  • 肝厥頭痛:因情志鬱怒,肝氣上逆,痛引巔頂,兼見嘔逆、肢冷。
  • 瘀血頭痛:痛如錐刺,固定不移,多見於外傷或久病入絡,舌現瘀斑。
  • 偏頭痛:痛在一側,時發時止,多屬肝經風火或痰瘀阻絡。
  • 雷頭風:頭痛如雷鳴,頭皮起核,多因風火痰熱上攻。

古籍論述

《醫學説的》云:「風則抽掣,寒則拘急,熱則煩心,濕則頭重,痰則欲吐。」此概括外邪頭痛之特點。而內傷頭痛,則需辨明氣血虛實、臟腑盛衰,方能標本兼治。

中醫治頭痛,首重辨證求因,或祛邪解表,或化痰通絡,或補益氣血,需依病機遣方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