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徇蒙招尤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徇蒙招尤
詞源與經典出處
此詞首見於《素問·五藏生成篇》,為中醫描述頭目眩暈之專有術語。徇蒙招尤一詞分為兩部分:
- 徇蒙(目疾之象)
「徇」通「眴」,指眼瞼筋肉不自主掣動;「蒙」喻視物昏矇如霧障。此為肝風上擾或精血虧虛所致目系失養之候,患者常見眼前黑矇、視物晃動,或兼見瞬目頻繁。《黃帝內經太素》釋曰:「徇蒙,謂目瞼瞤動疾數而暗也。」 - 招尤(頭部動搖)
「招」如樹枝搖曳之態,「尤」通「搖」,指頭部不可控之震顫或傾斜。此症多因風陽上亢、痰濁阻絡,使清竅失穩,《類經》解為「頭部動搖,風病之象」,常伴頭暈欲仆、步態不穩等症。
病機與證候關聯
徇蒙招尤屬「掉眩」範疇,與肝、脾、腎三臟失調密切相關:
- 肝風內動:足厥陰肝經聯目系、上巔頂。若情志化火或陰虛陽亢,風陽挾痰上攻,則頭目動搖眩暈,多見面赤、舌紅、脈弦數。
- 痰濁中阻:脾失健運則濕聚成痰,清陽不升,濁陰不降。症見頭重如裹、嘔惡痞滿,舌苔白膩,脈濡滑。
- 髓海不足:腎精虧虛則腦轉耳鳴,《靈樞·海論》謂「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,脛痠眩冒」,常見腰膝痠軟、健忘耳聾。
歷代醫家闡釋
- 張介賓《類經》:「徇蒙者,目暴疾而不明;招尤者,頭振掉而不定。」
- 吳崑《素問吳注》析其病位在肝膽:「徇蒙招搖,昏眊(目不明)振掉(動搖),肝膽之疾也。」
- 清代葉桂《臨證指南醫案》治此症,強調「熄風潛陽、填補下元」並用,如鉤藤、天麻配熟地、龜板。
與現代症狀對應
此症涵蓋西醫「眩暈症」「眼震」「顫抖症」等部分表現:
- 前庭系統失衡(如耳石症)之眩暈類似「招尤」;
- 眼球震顫(nystagmus)與「徇蒙」之目珠動搖相合;
- 帕金森氏症之頭部顫動亦可參酌此病機論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