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大汗是一個中醫名詞,指的是汗出過多的現象。造成大汗的原因可以有多種,例如熱盛迫汗、發表太過、病後氣虛、元氣欲脫等。汗是由津液所形成的,當汗出過多時會損耗津液,甚至可以導致「亡陰」的情況發生。汗也被視為心液,當汗出過多時也可能導致「亡陽」。

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:「汗出過多則亡陽,汗出不止則亡陰。」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中也說:「汗出亡陽,陰陽俱脫,其人必死。」《靈樞·本神篇》中則說:「汗出亡陰,陰陽俱脫,其人必死。」

大汗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汗出過多、汗出不止,並且常伴隨著虛脫、神疲乏力、氣短、心悸、面色蒼白、四肢冰涼等症狀。

在治療大汗時,首先需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。如果是因為熱盛迫汗,可以使用清熱解暑、養陰生津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如果是因為發表太過,可以使用收斂固表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如果是因為病後氣虛,可以使用補氣益血、健脾益肺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如果是因為元氣欲脫,可以使用回陽救逆、扶正固脫的藥物進行治療。

在預防大汗方面,首先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其次要注意飲食,避免攝取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再次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最後要注意鍛鍊,增強體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