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暑咳
暑咳為中醫咳嗽證型之一,主因感受暑邪,暑熱傷肺,肺失宣降所致。其特徵為咳嗽少痰或痰少質黏,或乾咳無痰,伴隨身熱、心煩、胸脅悶痛、口渴引飲、小便短赤等症,舌質偏紅,苔薄黃或膩,脈象多呈濡滑而數或細數。
病因病機
- 暑邪傷肺:暑為陽邪,其性炎熱,主升散。暑熱之邪侵襲肺衛,肺氣壅遏不宣,清肅失常,發為咳嗽。
- 暑多夾濕:長夏之際,暑氣常與濕邪相兼,暑濕困遏肺脾,氣機不暢,痰濕內阻,故咳嗽痰黏、胸悶納呆。
- 津氣兩傷:暑熱耗氣傷津,肺陰受灼,肺體失潤,因而乾咳少痰,口渴心煩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咳嗽聲高,痰少難咯,或無痰;咳甚則胸脅引痛。
- 兼症:
- 暑熱偏盛:身熱面赤,汗多煩渴,尿黃便乾。
- 暑濕相兼:頭身困重,胸脘痞悶,舌苔黃膩。
- 津傷甚者:口燥咽乾,聲音嘶啞,舌紅少津。
辨證要點
暑咳需與其他季節性咳嗽鑑別:
- 風熱咳嗽:多見於春季,以咽痛、痰黃為主,少見暑濕困重之象。
- 燥咳:常見於秋令,乾咳無痰,鼻燥咽乾,與暑熱傷津雖相似,但無暑邪之身熱心煩。
治法與方藥
- 清暑瀉熱,宣肺止咳
- 暑熱偏重:選用雷氏清金化痰湯(黃芩、桑白皮、杏仁、瓜蔞等)或白虎湯加減,佐以枇杷葉、浙貝母清肺止咳。
- 暑濕困肺:以新加香薷飲合三仁湯化裁,宣化暑濕,如香薷、厚朴、藿香、薏苡仁等。
- 甘寒生津,潤肺寧嗽
- 暑傷肺陰:投清燥救肺湯(沙參、麥冬、阿膠等),或配合鮮蘆根、天花粉生津止渴。
經典理論依據
《溫病條辨》指出:「暑傷氣分,身熱而咳,肺氣不利。」《時病論》則強調:「暑咳由火熱燔肺,治當清涼滌暑。」說明暑咳需注重清透暑邪,兼顧濕濁與陰液調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