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燥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燥咳是中醫臨床常見的一種咳嗽類型,以痰少質黏、咳聲清脆為主要特徵。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提出「燥勝則乾」的病機特點,其形成多因秋令燥氣當令,或素體陰虛,復感燥邪,致肺失清潤所致。

【病因病機】

  1. 外感燥邪:秋分之後,燥金主令,溫燥之邪從口鼻犯肺,灼傷津液。《醫門法律》指出:「燥氣先傷上焦華蓋」,肺為嬌臟,喜潤惡燥,燥邪傷肺則肺氣上逆而咳。
  2. 內傷陰虛:久病耗傷肺陰,或肝鬱化火刑金,致肺陰不足,虛火內灼,形成「陰虛肺燥」之證。清代《臨證指南醫案》記載:「久咳肺陰傷者,必現乾嗆無痰。」

【臨床表現】 典型症狀包括:

  • 咳嗽特點:陣發性嗆咳,痰少質黏難咯,或痰中帶有血絲
  • 燥傷津液:咽喉乾痛欲裂,唇焦鼻燥,甚至鼻孔出血
  • 全身見症:頭痛身熱,五心煩熱,夜寐盜汗
  • 舌脈特徵:舌質紅絳少津,苔薄黃而乾;脈細數或浮芤

【證型辨析】

  1. 溫燥證:多見於初秋,伴頭痛身熱、口渴心煩,舌紅苔薄白而燥,脈浮數。屬外感燥熱之邪,肺衛同病。
  2. 涼燥證:多見深秋,伴惡寒無汗、鼻塞聲重,舌淡紅苔薄白而乾,脈浮緊。乃燥邪兼感寒涼,類似「次寒」證候。
  3. 肺陰虛燥:病程較久,午後潮熱,顴紅盜汗,脈細數無力。此為《景岳全書》所云:「內傷之咳,陰虛者十居八九。」

【治法方藥】

  1. 溫燥證宜清肺潤燥:桑杏湯加減(桑葉、杏仁、沙參、浙貝母等)
  2. 涼燥證當溫潤並施:杏蘇散化裁(蘇葉、杏仁、前胡、桔梗等)
  3. 陰虛肺燥需滋陰降火:百合固金湯配合地黃、玄參等

【相關概念辨析】 與「肺熱咳嗽」相鑒別:後者痰黃稠、發熱明顯,舌紅苔黃膩,屬實熱證;燥咳則以乾咳少痰、口鼻乾燥為特徵,屬燥傷肺絡之證。《醫學入門》強調:「燥咳聲清無痰,火咳聲濁有痰」,此為辨證要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