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胸悶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胸悶,又稱胸痞、胸滿、胸中痞滿,是指自覺胸中堵塞不暢、滿悶不舒。胸悶、胸滿是指症狀言。胸痞是指病機言,"痞者與否同,不通泰"(《丹溪心法》)之意。由於造成胸中痞滿不通的原因很多,故胸悶一症可出現於多種病證之中。臨床所見胸悶也可兼有胸脹或胸痛,則稱胸脹悶或胸悶痛。由於胸悶、胸脹、胸痛的原因和病機大體相似,故可同時出現於同一病證的不同發展階段。三者此較,一般胸悶輕,胸脹重,胸痛則更重。由於古代醫籍往往將胸與胃脘部混稱為心,故胸痞與心下(胃脘)痞也易混淆,應予鑒別(可參見心下痞條)。悶、痞與脹三者之間,悶、痞很少兼痛,而脹往往多兼疼痛。
胸悶的常見證候有:
1.肺氣壅滯胸悶:主要包括外感風寒、邪熱壅肺及肺癰所致的肺氣壅滯胸悶證候。 2.心血瘀阻胸悶:心脈瘀血痹阻不通,即《內經》所謂"心痹者,脈不通",必胸悶且岐骨後悶脹而痛。 3.肝氣鬱滯胸悶:因肝氣鬱滯不舒所致,胸悶而兼脅痛,太息,頭暈目眩,口苦,咽乾,性情急躁易怒,婦女月經不調,脈弦細等。
胸悶的鑒別分析:
1.肺氣壅滯胸悶:主要包括外感風寒、邪熱壅肺及肺癰所致的肺氣壅滯胸悶證候。 2.心血瘀阻胸悶:心脈瘀血痹阻不通,即《內經》所謂"心痹者,脈不通",必胸悶且岐骨後悶脹而痛。 3.肝氣鬱滯胸悶:因肝氣鬱滯不舒所致,胸悶而兼脅痛,太息,頭暈目眩,口苦,咽乾,性情急躁易怒,婦女月經不調,脈弦細等。
胸悶的治療:
1.肺氣壅滯胸悶:治當辛溫發散,方用麻黃湯等加減。 2.心血瘀阻胸悶:治當活血逐瘀,方用血府逐瘀湯。 3.肝氣鬱滯胸悶:治當疏肝解鬱,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。
胸悶的預防:
1.平時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 2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 3.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 4.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 5.戒菸限酒。
胸悶是一種常見的症狀,多見於中老年人,其病因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。因此,在治療胸悶時,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辨證施治,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