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眴目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眴目
眴目,中醫名詞,指眼睛轉動不定,即眼目昏花發黑的症狀。《醫宗金鑒·眼科心法要訣》曰:「眴目,目睛轉動不定,即眼目昏花發黑之症。」
眴目的病因多為肝腎不足,精血虧損,或風寒濕邪侵襲,或痰火上擾所致。臨床表現為眼睛轉動不定,視物模糊,眼目昏花,或伴有頭暈目眩、耳鳴耳聾、腰膝酸軟、四肢乏力等症。
眴目的治療應以補益肝腎、益精明目為主。可選用六味地黃丸、杞菊地黃丸、明目地黃丸等中成藥治療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外治方法,以增強療效。
眴目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,避免長時間用眼過度。
-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疲勞。
- 適當進行戶外活動,增強體質。
- 飲食上應多吃富含維生素A、B、C的食物,以增強眼睛的抵抗力。
- 若出現眴目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眴目的論述:
由此可見,眴目是肝臟功能失調所致,主要表現為眼睛轉動不定,視物模糊,眼目昏花等症狀。治療眴目應以補益肝腎、益精明目為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