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痙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痙病,又稱為“急風”、“急驚風”、“急搐”、“急掣”,是指熱性病過程中出現的背強反張,口噤不開的病症。主要表現:身熱足寒(惡寒時覺頭熱、面赤、目赤),頸項強急,背反張,卒口噤,獨頭動搖,脈沉細或勁急等。本病是由六淫侵襲,化燥、化風所致。如陽明熱盛,引動肝風;或心營熱盛,引動肝風等。凡熱盛傷陰,誤吐,誤下的重症等亦能致痙。
《金匱要略》以發熱無汗,反惡寒為「剛痙」;發熱汗出而不惡寒為「柔痙」。此外,小兒「臍風」、「產後發痙」、「破傷風」及「暑痙」等,都屬痙病範圍。詳見各條。
痙病的病因病機
痙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外感六淫
外感六淫是痙病的主要病因。六淫之邪侵襲人體,化燥、化風,傷及肝、脾、心、肺等臟腑,導致肝風內動,筋脈失養,出現痙病。
- 內傷七情
內傷七情也是痙病的常見病因。七情過極,可導致肝氣鬱結,肝風內動,出現痙病。
- 飲食不節
飲食不節,可導致脾胃受損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痰濁互結,阻遏經絡,出現痙病。
- 勞倦過度
勞倦過度,可導致氣血耗損,筋脈失養,出現痙病。
- 其他因素
其他因素,如產後、外傷等,也可導致痙病。
痙病的臨床表現
痙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發熱
發熱是痙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。痙病的發熱多為高熱,可伴有惡寒、頭痛、身痛等症狀。
- 口噤
口噤是痙病的另一個主要臨床表現。痙病患者的口常常緊閉,不能張口,甚至不能說話。
- 頸項強急
頸項強急是痙病的常見臨床表現。痙病患者的頸項常常強直、僵硬,不能轉動。
- 背反張
背反張是痙病的另一個常見臨床表現。痙病患者的背部常常強直、反張,不能彎曲。
- 獨頭動搖
獨頭動搖是痙病的特殊臨床表現。痙病患者的頭部常常不自主地左右搖動。
- 脈沉細或勁急
痙病患者的脈常常沉細或勁急。
痙病的診斷
痙病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、體徵等進行綜合判斷。
痙病的治療
痙病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祛風止痙為主。常用方藥有羚羊角散、礞石散、天麻鉤藤飲等。
痙病的預後
痙病的預後一般良好。但若治療不當,或病情嚴重,則可導致嚴重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
痙病的飲食調理
痙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、易消化、富有營養的食物為主。忌食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以及油膩、生冷、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痙病的護理
痙病患者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保持床鋪清潔、舒適。痙病患者的家人應給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,幫助患者早日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