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生舌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痘生舌上

痘生舌上是一種中醫疾病名詞,指的是痘瘡生於舌上,導致飲食困難的病證。這種疾病多由痘瘡的邪熱上炎所引起。治療時,首先要用鹽水清洗舌頭,然後在患處塗抹黃柏、苦參、元參等藥物。同時也需要內服清瘟敗毒散來配合治療。

《醫學入門》中記載:“痘生舌上,飲食難咽,適合在患處塗抹黃柏、苦參、元參等藥物。”

《醫宗金鑒》中記載:“痘生舌上,適合內服清瘟敗毒散,並在患處塗抹黃柏、苦參、元參等藥物。”

痘生舌上主要出現在兒童身上。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兒童體質虛弱,抵抗力低下,當受到外邪侵襲後,邪毒侵入舌部,導致舌上出現痘瘡,進而引起飲食困難。

在治療痘生舌上時,主要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的藥物包括清瘟敗毒散、黃柏、苦參、元參等藥物。這些藥物可以內服或外用,藥物的具體選用需根據個人情況來決定。

清瘟敗毒散是《溫病條辨》中的方劑,主要由大黃、黃芩、板藍根、魚腥草、連翹、金銀花、牛蒡子、荊芥、薄荷和生甘草等草藥組成。該方劑具有清熱解毒、宣肺透邪、解肌退熱的功效。適用於溫病初發時,有發熱惡寒、頭痛身痛、咳嗽胸悶、咽喉腫痛、舌苔黃膩等症狀。

黃柏是根據《神農本草經》的記載,味苦、性寒,歸屬於心、肝、肺和腎經。黃柏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適用於濕熱黃疸、淋病、帶下、泄瀉、痢疾、熱淋、小便不利、陰虛火旺、骨蒸、勞熱、盜汗、遺精、崩漏、帶下、癰腫瘡毒、濕疹、皮膚瘙癢等症狀。

苦參也是根據《神農本草經》的記載,味苦、性寒,歸屬於心、肝、肺和腎經。苦參具有清熱燥濕、祛痰利尿、解毒殺蟲的功效。適用於濕熱黃疸、淋病、帶下、泄瀉、痢疾、熱淋、小便不利、陰虛火旺、骨蒸、勞熱、盜汗、遺精、崩漏、帶下、癰腫瘡毒、濕疹、皮膚瘙癢等症狀。

元參也是根據《神農本草經》的記載,味甘、性寒,歸屬於肺和胃經。元參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適用於溫病發熱、肺熱咳嗽、吐血、衄血、熱痢、黃疸、淋病、帶下、癰腫瘡毒等症狀。

在治療痘生舌上時,首先要用鹽水清洗舌頭,然後再在患處塗抹黃柏、苦參、元參等藥物。同時需要內服清瘟敗毒散來配合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