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躁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躁狂,是指狂亂不安,手足躁擾,是神志失常的一種證侯。多因肝經熱盛;或痰火上擾;陽明熱盛,熱擾心神;或穢濁上干;血蓄下焦,瘀熱上衝等所致。

躁狂的症狀表現為:

  • 精神活動增強,思維活躍,但不切實際,常伴有情緒高漲,易激動,甚至出現幻覺、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。
  • 手足躁擾,不能安靜,常伴有失眠、多夢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

躁狂的治療方法包括:

  • 藥物治療: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藥物,如氯丙嗪、氟哌啶醇等。
  • 心理治療:通過心理治療,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,學習控制情緒,改善人際關係等。
  • 物理治療:如電休克治療、磁刺激治療等。

躁狂的預後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治療的及時性。如果病情嚴重,治療不及時,可能會導致精神障礙,甚至死亡。如果病情較輕,治療及時,預後良好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躁狂的論述:

  • 「躁狂者,病在心,心主神明,神明不安則為躁狂。」
  • 「躁狂者,多因肝經熱盛,肝主疏泄,肝火上炎,則心神不寧,出現躁狂症狀。」
  • 「躁狂者,亦可因痰火上擾,痰火上擾則心神不寧,出現躁狂症狀。」
  • 「躁狂者,亦可因陽明熱盛,熱擾心神,出現躁狂症狀。」
  • 「躁狂者,亦可因穢濁上干,穢濁上干則心神不寧,出現躁狂症狀。」
  • 「躁狂者,亦可因血蓄下焦,瘀熱上衝,瘀熱上衝則心神不寧,出現躁狂症狀。」

躁狂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,需要積極治療。如果您有躁狂的症狀,請儘早就醫。